由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牵头,汇集了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射外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专科的20余位领域内顶尖专家,共同编写的《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于年11月27日在湖南长沙隆重发布。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组长、医院王海*教授,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名誉组长、医院王任直教授共同担任指南发布会主席。特邀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医院金自孟教授,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名誉组长、医院李士其教授作为嘉宾出席大会,数十位全国肢端肥大症领域顶尖专家共聚一堂,系统解读了《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更新要点及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并通过网络向全国学者直播了本次指南发布会。首先,大会主席王海*教授发表了开场致辞。王海*教授表示,自年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成立以来,推出多部指南和共识,指导临床实践。时隔七年,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再次更新,他介绍了《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的更新亮点,并致谢全体指南编写组专家的辛苦付出。金自孟教授、李士其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致辞,回顾了中国肢端肥大症领域发展历史,并对版指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南解读环节,由医院雷霆教授、医院刘志雄教授、医院蔡博文教授、医院陈慧玲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由浙江大医院吴群教授进行《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概述,主要介绍了指南更新背景、肢端肥大症的诊断、治疗以及诊疗规范。吴群教授讲到,《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版)》,是结合国内外垂体腺瘤研究进展、肢大诊治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的肢端肥大症诊断、治疗和随诊的规范流程,提出早期筛查、倡导肢大并发症的规范诊治和长期随访,强化对肢大患者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及个体化诊治的理念。吴教授同时指出,版指南,对肢大治疗的生化缓解目标更加严格,空腹或随机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标准,由年版的<2.5μg/L下调至<1.0μg/L。本次标准的修订,是基于多项大型观察性研究证实,术后GH1.0μg/L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使肢大患者生存率与正常人群相似。临床医生和患者应充分重视生化不达标的严重危害。吴群教授还详细讲解了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流程等。吴群教授讲课部分PPT左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