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刀尖上的舞者襄阳网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40912.html

大脑,人体的“司令部”

脊髓,人体的“调度所”

在这些区域做手术

精度要求甚高

难度可想而知

在襄阳

有一群“刀尖上的舞者”

他们用精湛的手术技艺

不仅填补了鄂西北一个又一个空白

而且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

......

他们

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省脑血管外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神经外科神经内镜联盟单位、湖北省颅神经疾病诊治联盟单位、湖北省烟雾病诊治联盟单位……这群可爱的“舞者”,医院神经外科。令人称叹的是,该科室连续四次被评定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

目前,医院神经外科已成为襄阳医界一张“名片”,成为以显微神经外科见长、介入治疗为重点、创伤神经外科为基础、功能神经外科为拓展、神经重症及康复并举的多技术全面发展的科室。

全面发展

连续四次获评“省重点”

上世纪90年代初,为应对突发脑外伤,医院组建了神经外科。当时,科室也成为鄂西北地区最早成立的神经外科之一。

建科之初仪器少,病床也仅有18张。虽然条件有限,但6名医生克难奋进,不断引进新技术,填补了鄂西北神经外科领域的一项又一项空白。

在鄂西北率先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动静脉畸形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等介入治疗……其中,科室针对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治疗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其间,神经外科率先开展了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使该科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可同时开展颅内动脉瘤和开颅夹闭术的“名牌科室”。

年,湖北省开展第一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入选,成为襄阳第一个神经外科“省重点”。18年来,科室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连续四次被评定为“省重点”。

并且,科室极为重视亚专科的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科室在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底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脊柱神经外科等亚专科上取得全面发展,成为以显微神经外科见长、介入治疗为重点、创伤神经外科为基础、功能神经外科为拓展、神经重症及康复并举的多技术全面发展的科室。

值得称叹的是,科室完成的高颈段及胸腰段神经鞘瘤、室管膜瘤、脊膜瘤等手医院前列。

如今,科室现有3个病区,1个神经外科专科重症监护室,有专业医师30余名,形成了由博士、硕士组成的完善的学科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先后引进国内先进的双C臂平板DSA数字减影机、脑立体定向仪、脑电生理记录仪、4台蔡司手术显微镜、术中B超、神经内窥镜及新一代超声外科吸引系统等高精设备,手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目前,医院的优势科室,更是襄阳乃至湖北医学界的一张名片。

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历程,科室主任敖祥生很是感慨。他说,前人披荆斩棘,后人追梦奋进,让科室的发展始终处于快车道。

针尖手术

让老人告别“天下第一痛”

“做手术刚过去3天,你看我头上哪有创口?”4月7日,在神经外科病房,刘大爷指着头上一个“小针眼”,谈起了神奇的“去痛”经历。

刘大爷,79岁,枣阳人。7年前,他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多年来,他四处寻医问药,但病情未有好转。

今年3月以来,刘大爷深感疼痛越发频繁。为了缓解头痛,他时常用头撞墙,让家人格外担忧。之后,他医院神经外科。

三叉神经痛,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之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汉东介绍,考虑到刘大爷年过七旬,开颅手术恐难承受,科室决定采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后简称微球囊压迫术)治疗。

“微球囊压迫术,是近年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手段,不仅全程无痛,还避免了开颅手术可能存在的致残、致死等后果。”刘汉东介绍,微球囊压迫术适用于年老、体弱、有严重系统疾病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该手术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有效补充,扩大了治疗范围,增加了更全面的治疗手段。

4月5日,功能神经外科团队为刘大爷成功完成微球囊压迫术。术后,刘大爷感叹:疼痛感奇迹般地消失了。

令人称叹的是,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也被称“针尖内的手术”,整个创口仅一个针眼大小。

据介绍,早在两年前,科室就引入了微球囊压迫术,一举填补了鄂西北该领域的空白。一年来,科室共完成50余例微球囊压迫术,造福了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

“针对三叉神经痛,既可以实施开颅手术,也可以采取微球囊压迫术。”刘汉东介绍,科室常规开展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经科疾病手术,该类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特点,能从“病因”方面达到根治目的,医院独树一帜。

“脑起搏器”

成功控制“帕金森”

“很多人都知道心脏起搏器,但你可能不知道脑起搏器!”4月7日,记者见到了脑内植入“脑起搏器”的周先生。

周先生,38岁,是一名医务工作者。8年前,他被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左手时常颤抖,肢体僵直且运动迟缓。

前4年,周先生按时服药尚能控制病情。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不仅所用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且药效越来越差。他还逐渐出现头晕、异动等药物副作用,生活质量越来越差。由于手抖且身体僵直,他不得不从一线岗位掉入其他部门。

去年,周先生得知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了“脑起搏器”治疗方法,于是赶紧来咨询。当得知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能够改善帕金森病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后,他急切要求接受手术。

去年,专家团队在周先生的大脑神经核团植入了两个微小的“电子芯片”。通过电极给予适当电刺激测试,医护人员惊喜地发现,患者在没有服药情况下,震颤、肢体僵直及行动迟缓等症状明显缓解,并且没有任何不适,也进一步证实了电极位置准确,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7天,周先生康复出院。

“这是一场精准、微创手术,手术创口仅1.4公分。”神经外科医生张海泉介绍,目前,脑起搏器是改善帕金森病的一种先进手段,通过刺激器发放一定频率和电压的电流对大脑的特定核团进行刺激,进而达到控制患者症状的目的,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

年,该科率医院开展帕金森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目前已开展了10余例手术。

“手术后,生活终于正常了!”周先生说,希望借助媒体,让更多帕金森患者了解这种治疗手段,从而回归正常生活。

张海泉提醒,75岁以下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服药4至5年以上,出现药物疗效逐渐降低或严重药物副作用,没有出现严重痴呆抑郁等精神异常的情况,可选择“脑起搏器”治疗法。

乾坤大挪移

神奇解决“烟雾病”

说起“烟雾病”许多人很陌生,它并不是指人体哪里会冒烟,也和吸烟不沾边,而是一种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是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引起特征性的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大脑缺血或出血症状。10年来,医院接诊患者达一千余人次。

“发病高峰期有两个,一个是7至17岁,一个是40至50岁。”神经外科医生朱耀祖介绍,“烟雾病”会导致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

7年前,为了应对“烟雾病”,神经外科组建了攻坚小组。年,该团队为患者王先生实施了“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与硬膜翻转术”,这也是鄂西北首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一举填补了襄阳空白。

当时,王先生被诊断为“烟雾病”,病情一直不断加重。年6月中旬,王先生因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右侧肢体无力,来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入院时,王先生双眼视力仅0.1,右眼管状视野、近乎失明。神经外科对其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并于6月22日为王先生成功实施了手术。

术中,医护人员施展“乾坤大挪移”,从颅外选择一条颞浅动脉,再引入颅内与大脑中动脉的远端吻合。术后,患者双眼视力明显改善。

据介绍,颅内血管吻合手术的要求极高。专家们通过显微镜在王先生脑部直径仅1毫米的血管上缝了12针,用的缝针即使依靠显微镜也需要仔细辨认才能看清。

多年来,医院运用此项新技术造福了数百名患者。在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周先生称,他和2名好友相继做了该手术,大大降低了中风风险。

微创手术

成功拆除“脑内炸弹”

4月2日,64岁的*大爷因剧烈头痛到医院就诊。经CT诊断,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该科室高端仪器全脑血管造影机检测,确诊为血管内动脉瘤。

“*大爷颈动脉床突段这个凸起的动脉瘤,呈不规则的形状。”科室副主任胡克琦介绍,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若不及时治疗,致残率与致死率都很高,因此脑动脉瘤又被称为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

那么,如何“拆弹”呢?若做常规的开颅手术,对患者有较大的风险。因为,凸起的动脉瘤“躲在”骨头下方,还被硬膜包住了。

之后,胡克琦为*大爷制定了周密的介入手术方案,即实施动脉血管栓塞术。

“血管就像汽车轮胎,动脉硬化就会使血管老化,老化后就会鼓包,鼓包后血管壁很薄,很容易破裂出血。”胡克琦介绍,术中,导入2根微导管,一根进入到动脉瘤腔内,进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另一根在主血管中放入支架,保证血管畅通。

据介绍,介入手术能帮患者克服开颅创面大、恢复慢的缺陷,并通过造影机让医生很清楚手术实施位置,提高成功率,避免了患者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

事实上,早在年,医院神经外科就引入了针对动脉瘤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如今,科室一年实施多例血管病、脑出血及动脉瘤这样高风险的血管介入手术。

小小孔镜

切除颅内大瘤体

“视力下降,没想到是脑袋里长了瘤子!”4月8日,在神经外科病房,患者刘先生说,让他没想到的是:切除颅内垂体瘤,竟可以不开颅,而是依靠微创手术。

刘先生,58岁。10个月前,他看东西出现“重影”的现象,特别是左眼的视力急剧下降。当时,他买了各种眼药水,但效果不佳。

4月初,刘先生因双眼视力急剧下降来到医院就诊。当时,其左眼只能看清手指在30厘米处摆动,右眼视力为0.1。

那么,刘先生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在医院做头部MRI提示为“垂体大腺瘤”。

据介绍,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居颅内肿瘤第三位。

“一听说脑子里长了瘤,我非常害怕做手术。”刘先生说,让他意外的是,医护人员提出可通过微创手术,即实施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技术。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星介绍,该手术借助于神经内窥镜,不用剃头,没有伤口,经过单侧的鼻孔,把内镜伸到鼻孔里进而切除垂体瘤。

手术当日,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德国STORZ神经内镜及全套手术器械,成功实施了“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刘先生左眼视力恢复至0.2,右眼视力恢复至0.5,视野颞侧偏盲明显好转。

“内镜可以做垂体瘤、三脑室底造瘘术。”*星介绍,年,科室就率先开展了“卒中全内镜治疗垂体瘤”技术,一举填补了襄阳空白。现如今,科室一年实施50多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同时,内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