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新进展 [复制链接]

1#

神经内镜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领域,并在年就有报道首次应用6mm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取得满意疗效。经过30年的发展,神经内镜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神经内镜已经能够像"显微镜"一样,单独做为照明和观察工具,术者在神经内镜下进行神经外科操作,神经内镜如同"手持显微镜"。目前神经内镜清除颅内血肿主要有以下3种技术方法。

1."镜内"操作技术:

所有的手术工作都通过内镜自带的工作通道来完成,"自带的"工作通道直径仅约为2~3mm,需要特定的手术器械才能进行手术,多数情况与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导航相结合,应用"特定的"超声吸引器等通过物理方法破碎血肿块,清除血肿。虽然报道手术效果好,但由于需要特定的设备,很难被其他术者掌握和复制。

2."镜外"操作技术:

所有的手术操作是在内镜之外进行的,手术器械是常规的显微外科器械。该方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该技术包括"单手"操作和"双手"操作。"单手"操作即术者左手持内镜,右手持吸引器进行"单手"操作。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操作能够满足手术的要求,但在止血时或对重要结构进行操作时,单手操作不能进行精细的操作,有可能对重要结构造成损失,或者止血不彻底、损伤重要血管等情况,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显微外科操作的要求。

3."双手"操作神经内镜技术

是指助手或支持臂固定内镜,术者一手持吸引器,一手持双极进行操作,该方法结合了神经内镜和显微外科双手精细操作的优点,是神经内镜发展的趋势。刘利等报道对于中、重度脑室出血及第三、四脑室铸型的患者,利用"双手"操作技术可以清除第三脑室内血肿并将脑室外引流管通过"室间孔"置入第三脑室内;对于"中央型"丘脑出血的患者,直视下清除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血肿后,同时在双极和吸引器配合下清除丘脑血肿,并将引流管置入丘脑血肿腔内。Cai和Di年报道应用1.5cm的圆柱形工作通道,通过"双手"操作技术进行脑肿瘤的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Ochalski等年报道应用"双手"操作技术对1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清除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平均血肿清除率81.2%,术后1个月患者GCS评分平均提高24%。"双手"技术融合了"内镜"和"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其在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等手术被广泛应用,但在治疗脑出血手术中应用报道较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