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柳州名医风采rdquo [复制链接]

1#

“柳州名医风采”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是有这么一个人,因为做神经外科手术耗时太长,手术过程中不能吃喝,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不吃中午饭的生活。他的一天,只有两顿饭。从医23年来,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从未改变。

他就是柳州市享受特殊津贴名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郑捷敏。

对患者,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神经外科手术非常精细。人大脑里的血管、神经、功能区域但凡损伤一点点,人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生活。慢工出细活,一台手术做十多个小时很正常。”郑捷敏说。

谈起手术时间,郑捷敏就想起了他治疗过的一个病人,那是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一个小男孩,做手术的时候只有十岁左右。小男孩患上的是颅底神经鞘瘤,瘤是良性的,可是瘤的体积却不小,呈葫芦形、有7-8厘米长。这么大的瘤会造成颅内高压,危及患者生命。

郑捷敏回忆说:“这个瘤连通颅内外,其中有一段4厘米长的部分非常难处理,涉及5条神经、2条大血管,做手术的时候要慢慢剥离。那台手术我们是上午8点开始做的,做到第二天凌晨1点半,做了17个半小时。”

手术室里的医生17个半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也提心吊胆。郑捷敏回忆说:“我走出手术室的时候,他父亲突然跪在我面前,对我说,不管手术是否成功,哪怕是失败了,他也很感激我,因为我真的尽力了。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

在患者危重的病情面前,一顿饭又算得了什么呢?郑捷敏把患者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患者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生命的希望。

对工作,他精益求精

“治疗患者的底气从哪里来?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变得更快、更精准。”郑捷敏说道,比如说脑垂体瘤切除术,原来需要开颅,手术一般需要4个半小时;现在采用的是经鼻蝶垂体瘤清除术,手术只需要40分钟至1个小时。

在手术的精准方面,郑捷敏年主刀完成了全区首例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及电磁导航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结合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及电磁神经导航技术,在大脑功能区进行精准手术,切除了颅内肿瘤的同时还能完好保留患者的肢体功能。这种精准治疗的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对正常脑组织的创伤,手术成功就意味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跨入了“精准微创”时代。

对自己,工作和自我能力提升两手抓

除了工作上精益求精外,他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上也毫不懈怠,近年来,他积极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曾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柳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及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等。

来源:柳州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