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的城市为何容易出现肠梗阻t3xaf0qs [复制链接]

1#

中国的城市为何容易出现“肠梗阻”


全世界各个地方都会下雨,雨不仅会下到农村,也会下到城市。如果雨太大把庄稼淹了,是情有可愿的。可一下大雨城市也被淹,如果下的是暴雨或大暴雨,一些城市往往是“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路变成河流,车辆变成小舟。特别象经常内涝的北京、济南等城市,更是隔几年便来一次内涝,于是乎防洪会议召开了,救灾行动开始了。每到雨季,不知有多少个城市成为白浪涛天的江河。这种情况恐怕在发达国家很少见吧。那么,中国的城市为什么如此容易出现“肠梗阻”现象呢?


    一是缺乏长远规划。中国多数城市在排水工程建设方面,总是缺乏长远规划,没有着眼于防大汛、防大雨。每到雨季,也是哪里积水哪里排,排不出去的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汹涌的波涛肆虐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城市里进楼入户,甚至因城市“肠胃”的“梗阻”,导致市民生命财产的严重受损。几年的工夫,仅北京不就有数十人死于内涝了吗?为什么在暴雨面前,老是如此被动?原因就是在城市防洪、防雨方面缺乏长远规划,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是暴雨一到天上下雨,地下冒水。上下交错,洪水成灾。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是缺乏科学规划。在城市排水方面,不少城市对排水工程的建设往往由少数**官员决定,不愿意、不善于进行科学规划。在城市建设上也是重上轻下、重近轻远。因为,城市的内涝并不是每年都发生,因此,在城市防洪、防涝方面,总是急功近利,有的城市更是今年建,明年拆,你挖条沟,那掘个坑。弄得个地下千疮百孔,一下大雨,排水管不是被梗阻,就是冲出地面。可在中国的有些城市,无论下多大的雨,也不会出现内涝的现象,比如青岛,由于当时的执*者考虑到了城市的安全,在排水工程建设上,进行了科学规划、长远规划,并坚持高标准,坚持立足于防大汛、防大雨。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而赣州市的排水系统,是于宋朝完成的。排水系统是一个城市的心脏,也是一个城市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因此,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如果发现积水盈足,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科学家、水利专家,为什么不对城市的排水进行科学规划,为什么在城市建设上,总是由少数领导们独断专行?如果把城市排水当成一项科学工程,中国的城市还会如此容易被淹吗?


    三是缺乏良心规划。城市的排水如何,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这个城市领导者的良心。100多年前雨果就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因为,城市的下水道,是城市安全的保障,是看不见的*绩。这些年来,一些城市的官员们,为了彰显自己的*绩,总是把眼光放到地面,把金钱投到明处,而对于城市的下水道这一看不见,见效慢的工程,往往避而不谈,舍而不问。比如北京,如果有一届的领导们真正重视了北京的排水问题,还会有最近的严重内涝吗?一些城市的领导者们为什么总是喜欢把钱投到道路建设上、楼房建设上、城市美化上、形象宣传上呢?因为,这一切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是容易被上级领导肯定,并能带来升官的工程。而下水道呢,因其被埋在了地下,不问人们不知道,不下雨感受不到,尽管它可以保障城市的安全,福及千秋万代,却常被上级领导们所忽视,并且不被内入*绩考核。一些城市的领导者们,正是由于缺乏“城市良心”,所以才造成了“心脏”有“病”,“肠道梗阻”的现象。


    笔者所在市——禹城市新一届的领导者们,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了与多数城市建设完全不同的思路。他们不怕*绩看不见,不怕成绩被埋没。虽然禹城市多年来没出现严重的内涝现象,但他们仍从城市发展的未来着想,从子孙后代的利益着想,从城市的安全着想,在城市的排水建设方面舍得大投入。今年他们投资8个多亿,用于城市的排水、湿地、市民休闲、城市美化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排水工程方面,用于排水的管道,直径就达2.5——3米,并且坚持长远规划、科学规划、良心规划。在施工前,他们聘请各地的专家到禹城进行论证,从而定下了科学的施工方案。此工程峻工之后,还能实现雨污分流,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辉煌大业。如果中国的各个城市都象禹城这样,把城市建设当成城市安全工程、利民益民工程、千秋万代工程,还会有城市的“肠梗阻”吗?


    中国的城市建设到了城市的管理者们认真反思的时候了。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相关美文阅读:·有感于城市内涝·“城市良心”被谁偷吃了?·无知副市长,一言不慎泄“天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